今年以来,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围绕黔希化工30万吨/年的煤制乙二醇以及副产品进行产业链招商,寻找和弥补发展的薄弱环节,打造产业集群,拓宽高质量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围绕黔希化工煤制乙二醇龙头项目,正在洽谈10万吨/年食品级CO2项目、30万吨/年甲醇项目、2×2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的引进,并结合贵州省“十三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以煤炭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发展现代煤化工为主线,围绕煤炭—合成气—乙二醇—聚酯(PET)—涤纶,煤炭—合成气—甲醇—醇醚燃料,煤炭—合成气—DMC(碳酸二甲酯)等产业链,重点发展DMC(碳酸二甲酯)、乙醇、甲酸、涤纶、PTA(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纤维等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兴高端化工新材料,力争在5~10年内,把黔希化工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新型煤化工企业,将黔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县里已经不考虑通过税收优惠、低成本土地资源招商了,对新引进企业的考核评估,不仅仅是体量、产值、税收等方面,还新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能耗、环保、安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陈丽月表示,新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对准短板,实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目的,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技术互补、推动当地人口就业、产业提升和扶贫攻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