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
荆州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后起之秀
时间:2023-10-23 来源: 现代煤化工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长江沿线的一颗璀璨明珠,2022年工业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是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下,荆州被赋予了更高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作为沿江发展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角色与襄荆宜发展带两大主轴的交汇点,形成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抓住了国家的战略投资机遇,荆州将涅槃重生,经济腾飞。


(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铁水联运图)


借东风、抓机遇,打造华中区域最大的储煤基地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1月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浩吉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获批,铁路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南至京九铁路江西吉安站,全长1813公里、投资1930亿。2019年建成我国“北煤南运”的战略大通道,线路途径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七省,近期运力达2亿吨,远期运力达3亿吨,这使得荆州由煤炭净调入地区一举转变为煤炭富裕地区,并重新奠定了其在全国及湖北省的能源地位,成为湖北省主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30个重要煤炭物流节点之一。
荆州市政府围绕这一战略布局,结合整条铁路运煤专用线,积极争取,在荆州设立三个煤炭转运站点,成为华中区域最大的储煤中转基地,其中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立在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区位独特,基地内引进陕煤集团、三峡集团、湖北能源、兴润能源、华港能源等头部企业建立储煤基地,煤炭通过“铁水联运”通江达海,按照规划远期将使得湖北荆州具备落地8000万吨煤炭的接卸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一部分煤炭(3000万吨)通过铁水联运输送至沿江地区,保障中部的能源安全,另一部分煤炭(5000万吨)在荆州就地转化,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附加值,荆州从此站上“煤”力四射的舞台。


(荆州煤炭储备基地图)


借地利、创平台,“区位交通”将带来无限可能
自古荆州此乃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商贾云集之地,众多商贾选择荆州,主要看重荆州的交通优势,湖北是中国中部、荆州地处湖北之中,荆州区位交通“铁水公空”形成交通立体格局,高速网络五纵三横,坐拥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水资源年过境量达到4680亿立方米,与“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焦柳铁路在荆州形成“双十字”战略通道,为荆州构筑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大通道,让大宗商品通过“铁水联运”枢纽流向全国带来了极大便捷。
如今,荆州正在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河南南阳汉冶特钢购买铁矿石“从上海港经长江到荆州盐卡港,再转铁路至河南、陕西等地,这种铁水联运方式比全程铁路运输,物流成本比以前全程走铁路降低17%以上,通过签约的首批铁矿石供应量达40万吨,通过水铁联运物流运输模式,每吨运费降低40元,初步计算,每年为企业省1600多万,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作为未来的能源化工集散地,有着“铁水公空”的独特的区位交通,为下一步的大化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荆州港码头图)


请专家、邀院士,为荆州现代煤化工发出最强音
结合我国四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富煤少水是当前四大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发展现代煤化工最好的基础是“有煤有水”还有人才市场,那就更胜一筹了。2019年9月29日,浩吉铁路第一车煤在荆州江陵顺利完成接卸,荆州改变了“有水无煤”的产业格局,正式开启谱写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立足国情,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文章中指出:未来可以考虑在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煤炭运输便捷的地区适度布局新基地(如荆州、九江、两淮、云贵等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在荆州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指出,煤炭是中国的能源保障,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建议发挥三峡水电的绿电优势,通过绿电生产绿氢,与现有煤化工产业耦合,对于全国高能耗高排放与低碳产业耦合将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路径,为此荆州要积极创造绿电资源耦合煤化工的发展,将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成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九江考察发表了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对于荆州的发展是一个巨大利好,湖北省荆州市地处中部地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水铁联运”枢纽,未来化工用品体量巨大,大进大出,长江流域发展现代煤化工对比西北煤化工基地航运优势明显,物流成本较低,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的后起之秀,随着浩吉铁路的正式通车,荆州现在有了“煤”、“水”两种资源都是禀赋的,改变了发展现代煤化工“有水无煤、有煤无水”的现状,荆州当前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占据绝对优势,未来前景广阔。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也指出:在重要煤炭基地,煤炭运输铁路网(如湖北荆州等浩吉铁路沿线重要节点),煤炭港口及靠近消费中心的地区,可结合区域水资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强与现有产业融合发展。

引项目、强基础,打造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标杆
“煤、水资源”都有了,加上市场、交通和人才、环境容量等优势更是锦上添花,中国华电、三峡集团、陕煤集团、山东华鲁恒升湖北能源、华港能源、兴润能源、信联电科、江恩新材、德化化工等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山东华鲁恒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在全国各个园区的考察,最终将第二基地落户在湖北荆州。2020年10月31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江陵县人民政府签署460亿《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开启“华鲁德楚、恒升天下”发展新篇章,华鲁恒升副总工程师任格勇表示,华鲁恒升荆州项目未来发展将以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业,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打造产业竞争优势,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的高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及竞争力的相关产品群, 建成资源集约高,成本控制力强,资产运营质量优,产品盈利能力领先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化工产业园区。
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从产品、技术迈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新征程,形成氨、饱和一元醇、甲胺、DMF、醋酸、功能化肥等基础化工原料外,还建设了年产100万吨醋酸、70万吨尿素、30万吨熔融液尿、15万吨DMF、1.36万吨硫磺、15万吨混甲胺装置等,截至2023年9月,华鲁恒升荆州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以一期项目为平台正式开工,生产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氢能产品。主要生产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66、可降解塑料(PBAT、PGA)等,实现煤化工产品高端化发展。
2023年10月12日华鲁恒升荆州项目一期已正式开始投料试车。


(华鲁恒升荆州分公司一期项目图)


会算账、降成本,为项目发展开源节流
一是生态环境帐:西部基地受限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规定,实行水资源消耗和强度双控,将严重影响煤化工项目落地。而荆州基地已预留1.5亿吨用水指标可以用于煤化工项目建设;二是安全成本帐:煤化工下游液体化工产品用户大多集中在华东地区,西部基地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的方式。危化品长距离、高频次的公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高的风险;三是时间成本帐:西部基地化工产品运往华东市场,均需采用公路运输运至天津港或武汉港转水运后运抵华东地区,运输时间往往需要20天以上。而荆州基地可直接通过危化码头顺江而下水运直抵华东,运输时间仅2天,大大的节约了运输时间;四是人才优势帐:西部基地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荆州已经形成农药、化肥、染料、医药和日用化工五大产业,涵盖了国家重点监管的18个危险工艺,培养了一批化工专业技术人员。荆州拥有长江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13所中职学校、5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毕业生超过5万人,为荆州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综合效益对比荆州市与西部某基地对比分析得出,如甲醇市场在上海、南京、浙江等地,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每吨甲醇成本比西部某基地便宜442.5元,如投资一个18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每年节约成本近8亿元。



促融合、共发展,建设园区新高地
结合荆州地下蕴藏丰富的卤水资源,周边有大量磷矿、硅矿和石化产业等资源优势和产业链,“碳磷卤油硅”资源要素在荆楚大地汇集,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华鲁恒升荆州项目主导煤化工的发展主线周边260公里范围有着巴陵石化、荆门石化、中韩石化、兴发集团、湖北宜化、三宁化工、史丹利、云图控股、新洋丰、安道麦、江翰新材、能特科技、民腾新材等领域领先企业,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有条件打造从基础资源到面向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将形成完备的化工产业体系,从原料到中间体到终端市场与周边化工园区形成循环产业链,打开高端化、差异化、耦合互补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将承担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襄荆宜城市圈协调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能源、化工、新材料方面继续发力,为荆州复兴不懈努力。(编辑:鄢智勇  审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副秘书长 王秀江)



end



来源:煤化工专委会

免责声明:

  • 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仅供参考、交流。



现代煤化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官方订阅号。主要发布现代煤化工最新政策动态、最前沿行业技术、项目进展情况和市场资讯评述。致力于提供真实、快捷、全面的现代煤化工资讯,客观探讨现代煤化工发展。

打造现代煤化工行业最权威媒体!

邮         箱:mhgzywyh@126.com

官 方 网 址:www.mhgzwh.org.cn

广告/商务/ 投稿:17720377947(微信同号)

地址:北京市亚运村安慧里四区16号楼728室 邮政编码:100723 联系电话:010-84885512 传真:010-84885724
E-Mail:mhgzywyh@126.com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2037389号-3
煤化工专委会小程序
煤化工专委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