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核能-制氢-冶金耦合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核冶金产业联盟。
去年10月份,中国宝武、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三方启动了共同研究核能技术与冶金制造技术如何协同以及创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可行性工作,之后迅速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制订合作方案,确定工作内容,并完成了合作前景分析报告。
根据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宝武、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三方将建立战略合作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强强联合,以“产学研”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核冶金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核能的优势,拓展应用领域,带动核装备制造、材料研发等相关产业发展;结合中国宝武钢铁产业的发展需求,将核能技术与钢铁冶炼和煤化工工艺耦合,实现二氧化碳的超低排放,起到行业示范作用。近期合作各方将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孵化,争取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核能制氢有望成为未来制氢的首选?
核能作为低碳清洁的能源,随着核能制氢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核能制氢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制氢的重要技术选择。通过对目前核能制氢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工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高温电解、热化学碘硫循环和热化学裂解水溴钙循环是核能清洁制氢的3大技术方向。
高温气冷堆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温电解制氢的核反应堆。
在800℃下,高温电解的理论效率高于50%,温度升高会使效率进一步提高。在此种方案下,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700℃~950℃)和超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950℃以上)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温电解制氢的核反应堆。
2012年我国已将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建设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同时正在开展制氢工艺的研发工作。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人类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核能制氢将核反应堆与采用先进制氢工艺耦合,进行氢的大规模生产,并用于冶金和煤化工,是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以世界领先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为基础,开展超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的研发,并与钢铁冶炼和煤化工工艺耦合,依托中国宝武产业发展需求,实现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超低排放和绿色制造,将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