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家献计榆林煤化工园区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29

慎选产品,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5月中旬,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横工业区)在西安举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一批项目落地的同时,邀请业内专家为园区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指点迷津。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获悉,专家认为榆横工业区乃至榆林煤化工园区在能源化工上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坚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现代化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形成以深加工为主导的制品产业集群和制品加工专业园区。


终端产品选择多


在终端产品选择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郭卫东认为,首先应选择与周边地区同类装置不重复、下游衍生物多、产业链长、纵向侧链延伸加工产品多、安全绿色环保和用途广的产品;其次是充分考虑能够为陕西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原材料和产品。可围绕汽车产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与通讯、新能源、大健康及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所需要的化学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化学制品等,比如复合材料、高纯碳材料及其制品等进行扩展延伸。


目前,榆林的榆横、榆神、靖边三大工业园区已拥有3个大型煤制烯烃项目,总产能达240万吨,仍有在建和拟建项目。但聚烯烃产品绝大部分销售到外地,就地深加工很少。“塑料加工业地区不平衡状况短期难以改善,甚至技术创新差距越来越大。西部12省区塑料制品产量在全国占比仅17.81%,发展空间较大。”中国塑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占峰说,榆林的上游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塑料工业,塑料制品既可用于市政建筑、包装、农用畜牧,亦可用于治沙等领域,发展塑料节水器材与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开发沙土旅游经济。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周安宁建议,榆林可选择煤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用于农用降解地膜、工业或环境绿色降解制品。同时,煤基新型碳材料也是不错的煤化工终端产品,如电极材料、超级活性炭吸附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


产业延伸一体化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兰炭、甲醇、电石、烯烃等上游原材料产能较大,产业基础雄厚。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发展下游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已成为政府、企业和专家的共识。


位于榆横工业区的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百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装置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计划建设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一期后续项目,将采用高温、低温费托合成多联产技术,可同时生产航空煤油、特种油品、石蜡以及聚烯烃、丙烯腈、环烷烃等近20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而且以化学品为主、油品为辅。


但芳烃仍是榆林园区原材料的短板,目前正在形成3条煤制芳烃工艺路线。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在神木锦界工业园区新建的5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多联产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国内首个煤基芳烃项目。延长石油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拟在榆横工业区建设煤基芳烃项目,其中一期工程建设烯烃产业链,并与煤基芳烃工业示范项目进行耦合,实现芳烯互补,二期工程进一步延伸至下游聚酯产业。陕煤榆林化学工业公司在建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可同时生产“三烯”“三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并进一步延伸具有高附加值的聚烯烃、聚酯、聚碳、聚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化工新材料。


郭卫东认为,榆林煤化工园区应规划和支持发展一批与主导产业密切相关、有市场潜力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形成以深加工为主导的制品产业集群和制品加工专业园区。


政策支持少不了


▶在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张相平看来,由于煤价较高,煤制芳烃与沿海大型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低成本芳烃相比经济性并不强,即使是与乙二醇合成聚酯再发展纺织下游终端产业,在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榆林也不现实。出路是芳烯耦合多联产,发展苯乙烯、聚苯乙烯等新产品。


▶郭卫东认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向世界一流高端和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他建议陕西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争取把一批大型油煤气盐协同利用项目,以及有机化学品、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铝镁硅及碳材料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化工产业规划重点项目。在支持项目的同时,政府、园区、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化工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合作,考察学习下游产业技术进展,引进一批市场需求量大、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和技术先进的项目,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产品中试基地。


▶兖矿集团公司煤制油项目二期筹备处副主任董满祥认为,国家产业政策应明确支持现代煤化工协同化发展;煤制油产品作为初级产品,不应与石油路线相同对待征收油品消费税;处理好技术创新与风险控制的矛盾,加大科研攻关支持力度。


为降低煤化工园区项目投资和生产成本,郭卫东还建议进一步争取国家适度调整以前对榆林过宽划定的林地(沙漠、戈壁)范围,降低建设用地成本;争取陕北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支持对引进的重大煤转化项目优先审批与优先配置煤资源。

地址:北京市亚运村安慧里四区16号楼728室 邮政编码:100723 联系电话:010-84885512 传真:010-84885724
E-Mail:mhgzywyh@126.com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2037389号-3
煤化工专委会小程序
煤化工专委会公众号